- 積分
- 842
- 貢獻
-
- 威望
-
- 精華
- 閱讀權限
- 50
- 在線時間
- 小時
- 收聽
- 性別
- 保密
- 好友
- 聽眾
|
拜年怎么寫,有點不太好拿捏,一是記不清楚曾經(jīng)的風俗規(guī)矩,二是沒有特別有傳統(tǒng)和明顯地域習俗的拜年方式,再一個是找不到合適的配圖,接著接上一篇說吧。 過完年初一在家待上一天,應該是不讓出門,一日三餐除了餃子外其他都是剩菜,一是zai三十晚上剩下的,再一個是年前做的半成品,比如烀的肉(上一篇把烀肉寫成了燉肉)、蒸熟的饃饃,反正是不讓做新的吧,記得有一年大姐不知道是因為掃地還是做了新飯菜的還被老爸罵了(大姐你還記得嗎)。初二出門拜年,也叫做走親戚,(河北香河初一就開始拜年了,坐下聊會天就走,更簡潔高效,但不知道三十年前是什么樣,wifi媽沒有跟我說過)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,我應該是去多很多親戚親家拜年,姥姥家(舅舅家)、大姨(姨讀第四聲)、舅爹家(爸爸的舅舅)、三老太家、四老太家,去的最多的理所應當是姥姥家(舅舅家),應該是大家都會一樣吧。先說說記憶中拜年的禮物,紅糖是用報紙包裹的一斤一包講究的再貼個紅簽,瓶裝白酒,當時的白酒有本縣產(chǎn)的臨水、外縣的古井、濉溪、佛子嶺(現(xiàn)在是迎駕貢酒),一般是四包糖加兩瓶酒,或者2+2也有4+4的組合。到親戚家拜年不用磕頭(有些地方見長輩要磕頭),小孩子會有機會得到紅包,尤其是第一次去的時候,當然新婚第一次拜年的能得到紅包。拜年進門堂屋落座敘話、嗑瓜子,小孩子會去門口放過鞭炮的地方淘寶,看看能不能撿到?jīng)]有炸的鞭炮,若是撿到可能比收到紅包還高興(你懂得紅包去哪里了)。拜年是要吃飯,一般是把居住在一起的親戚家都拜了,然后返回其中一家吃飯、直至去各家都吃一頓(親戚們會自行協(xié)商管飯的順序)。吃飯前洗盆熱水洗手(現(xiàn)在我還記得二舅家門后的洗臉架),吃飯少不了喝酒,往往中午飯吃到下午,晚飯吃了住下第二天再走。老爸帶我去舅爹家拜年的時候第一次吃到了火腿腸、貢菜(那會好像不知道是什么菜),應該去大姨拜年的時候,大姨要把養(yǎng)的一個大烏龜送給我,結(jié)果不知道怎么的被老母豬給吃了,跟著老爹(本地都的叫法,也就是爺爺)去過東莊子給三老太家拜年、去過砟粑集給四老太家拜年,現(xiàn)在則是我開始帶著兒子去拜年了。歲月更迭拜年的情景彷如昨日,但誰也無法回到從前,那三十年前的拜年。
20230122092142front2_0_3117_Fr7WRlThdxXAjpE5ktD17R5S7l7O.jpg (22.5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1)
下載附件
保存到相冊
2023-1-22 09:21 上傳
來自: Android客戶端 |
|